《艺术评论》2021年第8期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8期 总第213期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专稿·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7 史诗叙事与音画交响——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视觉呈现与时代寓涵/于 洋
17 百年历程的恢弘诗篇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音乐呈现/陈 乾
24 以色彩与旋律铭刻历史记忆——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王玉玊
批评研究 · 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中的艺术批评管理
31 论艺术批评管理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与策略创新/田川流
46 网络艺术批评的特征、现存问题与管理理念探析/ 石小溪
57 论当代艺术批评管理的主体——从18世纪法国沙龙批评谈起/刘 璐
艺界时评
73 生命的闪光,真好!——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一届“创意工作坊”观后/于 平
84 为信仰披肝沥胆去追光 ——观东营首部大型原创音乐剧《追光者》/游暐之
90 历劫与重生——莆仙戏《踏伞行》的当代思考/康海玲
101 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趋向——评析沈伟作品《融》/苗小龙 田 旭
史学与评论
115 传神、写意与写理趣:论儒学对画学的影响/蒋志琴
136 经典的凝定与改写:《维摩诘像》的审美话语流变/邹 芒
书 评
149 桥与镜:日本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读李心峰新著《日本四大美学家》/刘成纪
美术作品
158 孙 萍
159 车华忠
160 胡榕 彭珂珂
封面 中央芭蕾舞团《山河》剧照
封二 敦煌壁画(第103窟、第220窟局部)
封三 李心峰著作《日本四大美学家》简介
封底 焦兴涛艺术作品 《烈焰青春 》
专 稿·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
■史诗叙事与音画交响——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视觉呈现与时代寓涵/于 洋
【内容提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其壮阔丰厚的结构体量、深沉大气的史诗意趣、精致用心的影音制作及如梦如幻的舞台设计,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获得多方面的好评。面对这种跨媒介的综合艺术表现,除了宏观的欣赏与评述,我们更需从特定专业视角切入,在多重媒介表达中单线条、专门化地对其进行深入评析与导读。本文即以美术门类视觉艺术呈现的角度,阐述评析了这场跨媒介情景史诗在对于美术经典转化、色调光影设计及影音诗画跨界互通等方面,显现出的诸多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笔者结合在国家体育场现场观演的真切感受,从具体篇章节目对于美术语言与画面意境的营构、光色意境与视觉叙事的设置等角度,分析其沉浸式、弥漫式的视觉体验从何而来,以多种艺术媒介取得的大众审美共鸣从何而来,从而总结其成功的艺术创作规律,也阐明了其立足时代、指向未来的启示价值。
【关 键 词】 《伟大征程》; 视觉艺术; 美术经典; 沉浸体验; 跨媒介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剧照▼
■百年历程的恢弘诗篇——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音乐呈现/陈 乾
【内容提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以统一的主题和完整的构思,利用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形式,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舞蹈贯串起来,以鸿篇巨制的演出规模和历史分量,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全作以音乐元素覆盖“史诗”表演的全部听觉呈现,用音乐叙述历史、传递情感、塑造形象、搭建桥梁。整台演出的音乐编创呈现出“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叙事功能的继承”“对音乐舞蹈史诗创作要义的遵循”和“对音乐舞蹈史诗内容与形式的发展”等特点,成为一部在继承音乐舞蹈史诗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时代风格的恢弘诗篇。
【关 键 词】 《伟大征程》;音乐舞蹈史诗;音乐编创;叙事功能;交响性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剧照▼
■以色彩与旋律铭刻历史记忆——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王玉玊
【内容提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依托于鸟巢国家体育场的宏大空间,出色运用声光电前沿舞台技术,调用舞蹈、话剧、影像等多种媒介艺术形式,重现百年党史的伟大征程,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一历史主轴。对于色彩和旋律的创造性运用带来极强的沉浸式体验和高度凝炼的艺术表达,唤醒全党全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也强化了在党的带领下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的理想与信念。
【关 键 词】 情景史诗;色彩;旋律;历史记忆
▼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剧照▼
批评研究|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中的艺术批评管理
策划:本刊编辑部
艺术批评管理是一个早已存在但较少论及的课题。基于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态势,推进艺术批评活动及其管理活动的不断深化,已成为艺术批评管理学界与业界的重要使命。这一新的管理领域的科学运作,对于广泛和深入展开艺术批评活动,助力艺术创造、艺术消费的增长和优化,推动全民族成员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本刊特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艺术批评管理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与策略创新,网络艺术批评的特征、现存问题与管理理念,以及当代艺术批评管理主体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期推动这一领域的学理探究。
■论艺术批评管理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与策略创新/田川流
【内容提要】对艺术批评活动的管理在当代已然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艺术批评管理是艺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应重视艺术批评管理的制度建设,在法治的框架下完善艺术批评管理的制度体系,以政策为依据强化艺术批评管理的保障机制,以艺术伦理建设为基础,改善和调整艺术批评的社会化隐性规则;应深化完善艺术批评管理的运行机制,凝聚不同层级的艺术批评人才群体,打造艺术批评的良性平台,营建艺术批评的鲜活环境,推进艺术批评的有序运行,促使艺术批评积极效应的生成;应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艺术批评管理策略,包括方向掌控(导航与引领)、理念更新(保障与服务)、平台建设(激励与疏导)、环境净化(调控与治理)。
【关 键 词】艺术批评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管理方式
■网络艺术批评的特征、现存问题与管理理念探析/石小溪
【内容提要】区别于传统艺术批评,网络媒介环境下的艺术批评呈现出参与者众多、涉及艺术活动范围广阔、自由度较高、内容繁多且庞杂等特征。这些特征为其管理带来了天然的难度,而管理的缺位,又催生了网络艺术批评的诸多问题与乱象。面对这一课题,应确立关于网络艺术批评的科学管理理念,敏锐地把握网络艺术批评活动的基本走向,认清问题,把握方向,未雨绸缪,消除弊端,引导网络艺术批评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和前行。
【关 键 词】 网络媒介;网络艺术批评;艺术批评管理;科学管理理念
■论当代艺术批评管理的主体——从18世纪法国沙龙批评谈起/刘 璐
【内容提要】在当代,将艺术批评管理作为艺术管理活动的分支予以认知和把握,是适时的和必要的。由于艺术批评活动在社会艺术活动中占据极其特殊的地位,对其实施管理的主体不应局限于艺术体制内的部门和人员,还要扩展至艺术界以外能够施以影响的其他社会部门和人员。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管理的主体构成包括国家与政府、社会组织、以民间基金会与艺术企业为主的民间组织和艺术批评者自身。它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补充、制约与影响;既遵循着艺术管理的一般规律与原则,又拥有其独有的性质与使命,通过管理职能的综合运用,服务于艺术的发展与艺术批评的进步。
【关 键 词】艺术批评管理;沙龙批评;主体构成;基本属性;当代使命
艺界时评
■生命的闪光,真好!——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一届“创意工作坊”观后/于 平
【内容提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辉煌时刻,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一届“创意工作坊”闪亮登场。晚会以《初心·出新》为命题,推出了七部风格迥异且激情澎湃的新作,分别是《黎明之前》《寄相思》《山河》和《贝多芬》《梦蝶》《影迹》《孤独星球》。总导演王思正是从第一届就以《追逐地》亮相的青年舞者,他以自己的切身历练申说“过程就是结果”,申说“初心就是创新”——这是中央芭蕾舞团迄今十一届“创意工作坊”的持恒信念和不懈求索。
【关 键 词】中央芭蕾舞团;“创意工作坊”;《初心·出新》;王思正
▼《黎明之前》剧照 摄影:时任 ▼
■为信仰披肝沥胆去追光——观东营首部大型原创音乐剧《追光者》/游暐之
【内容提要】音乐剧《追光者》根据雨花台烈士李耘生生平事迹创作而成,以历史的视角,艺术地再现了一位青春、革命、真情、无畏、真实的英雄人物。序幕加五场戏的结构,清晰完整,各有亮点和侧重。音乐强调原创性,整体结构完整精心,可听、可感、可忆,音乐一以贯之几乎无间断,流畅自如。舞台表演是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话剧、舞剧、戏曲的表演语汇融合在本剧当中。戏剧化的舞美语汇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光”的运用可谓达到了极致,“光”无处不在,有形有义,给人以强烈的暗示——光明终将冲破黑暗!
【关 键 词】原创音乐剧;革命历史题材;文本音乐创作;舞台呈现
■历劫与重生——莆仙戏《踏伞行》的当代思考/康海玲
【内容提要】“戏曲传承振兴工程”作为23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已在戏曲各剧种各院团中紧锣密鼓地推进实施。整理改编浩如烟海的传统戏,是让戏曲承载传统、打通当下的主要任务,也是加速戏曲传承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拥有传统剧目最丰富的莆仙戏,是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前沿阵地。由黄艳艳领衔主演的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剧目《踏伞行》在整旧如新的剧本再创造、针脚细密的人物再塑造以及剧作家顺应当代的新探索方面,开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关 键 词】莆仙戏;《踏伞行》;传统戏;整理改编
▼《踏伞行》剧照▼
■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趋向——评析沈伟作品《融》/苗小龙 田 旭
【内容提要】沈伟作品《融》将绘画、影像、舞蹈与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于同一个时空流程中,使观众与预设的所有艺术媒介共同构建了一个浸入式的艺术现场,在很大程度上开创了多门类艺术形式共同构建完整、统一的审美意象之新思维与新方式,同时也打破了表演艺术的传统观演方式,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的表演与观赏的二分。《融》的主题奥妙且抽象,在创作思维、作品构成方式与主题传达手段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其创新之举能否成为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趋向,值得我们思索。
【关 键 词】 《融》;主题立意;传达形式;当代艺术
▼《融》剧照 摄影:黄惠民▼
史学与评论
■传神、写意与写理趣:论儒学对画学的影响/蒋志琴
【内容提要】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概念,以道德君子为理想人格,强调社会关怀和道德义务,是主于“有”的境界。它的比德思维、尊经崇圣观念和道统意识等,对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儒家的比德思维,给画家提供了一个“物外形”(彼此间物)的观物视角,它将顾恺之传神论中局限于物象内部的形神关系(神主形辅),拓展为物象外部之间(此物与彼物)的形神关系(重神轻形),促进了文人画“写意”概念、写意画类型的形成;二,儒家的尊经崇圣意识和宋明儒学的理气论、心性论,共同促进了文人画写理趣的发展方向;三,儒家思想在与道佛思想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中国画学的表达形式(程式化)、内容(文人画的真性)、创新方法(画学仿古模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 儒学;画学;文人画;写意;写理趣
▼图3[北宋]郭熙 《早春图》 绢本设色 158.3×108.1cm▼
■经典的凝定与改写:《维摩诘像》的审美话语流变/邹 芒
【内容提要】 晋唐之际,维摩诘信仰一度流行,与之相关的美术创作中,当属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最为著名。从张彦远的描述来看,可知顾恺之一改西域造像风格,以当时士人为参照,创造出了“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的汉化审美形象,成为被时代精神所贯注的文化符号。顾氏之后,南北朝时期还有诸多相同题材作品诞生,从人物造型到表现内容皆有大幅增改,尤其是“帝王问疾”内容的出现,开始逐渐扭转顾恺之原作中的美学旨趣,其图像美学内涵便不再只是表现士人风范,同时也成为王权与教权之争的视觉相等物。至初唐年间,画中帝王形象有意取代维摩诘成为实际主角,并有“番王听法”内容的加入,这一构图模式基本定型。自此《维摩诘像》历经演绎,最终合理纳入王朝政制的大一统叙事中。
【关 键 词】 顾恺之;《维摩诘像》;不二法门;魏晋风流;沙门礼敬王者
书 评
■桥与镜:日本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读李心峰新著《日本四大美学家》/刘成纪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美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这个“东渐”有一个绕道日本的过程,这使对日本的了解成为进入中国现代美学的必备环节。在《日本四大美学家》一书中,李心峰将日本美学之于中国的意义定位为“桥”与“镜”的关系。所谓“桥”,指日本在中国早期对西方美学接受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所谓“镜”,则指中日因共同面对现代性问题所可形成的相互借镜。从日本近现代美学的发展看,它像中国一样,均是在东与西、古与今的对峙中重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并尝试在超越层面重建美学的普遍价值。于是,如何既保持民族本位又避免陷入民粹,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 键 词】 李心峰;《日本四大美学家》;中西古今;美学超越
▼《日本四大美学家》书影▼
《艺术评论》2021年第8期
封二
敦煌壁画(第103窟、第220窟局部)
(详见本期文章《经典的凝定与改写:〈维摩诘像〉的审美话语流变》)
封三
李心峰著作《日本四大美学家》简介
封底
焦兴涛艺术作品 《烈焰青春》